甘肃汽油价格表-甘肃省榆中县汽油价格

tamoadmin 2024-09-12

1.2021兰州市限行规定

2.兰州为何非历史文化名城?距京城1400km却飘着京兰味普通话

3.羊皮阀子的样子

2021兰州市限行规定

甘肃汽油价格表-甘肃省榆中县汽油价格

兰州限行的轿车品牌包含异地汽油车、当地汽油车、异地纯电动车、当地纯电动车、异地插电混动、当地插电混动。

一、异地汽油车、当地汽油车

(一)限号一

限行时间

2021年07月13日起,工作日内07:30-20:00(国家法定假日以外、休息日补班)

限行区域、范畴

兰州:以武威路北段—任张村街—光明街—墩煌路—七里河黄河大桥—北河滨中单—北滨河东路—雁滩黄河大桥—南滨河东路—雁东街—段家滩路—水池口路—东岗东街—嘉峪关东路—嘉峪关北路—_天南街—珠串巷—排水渠沟路—西环路—工林路—兰工坪路—建西东街—武威路北段组成的开敞空间地区内的全部路面、公路桥梁为限行区域。

以上限行区域边沿道路中,雁白黄河大桥、南滨河东路(南滨河东路与雁园路丁字路口东侧)、雁园路、雁北路(雁北路与雁园路十字东侧)、雁东街、段家滩路、水池口路、东岗东街、嘉峪关东路、嘉峪关北路、_天南街、珠串巷、排水渠沟路、西环路、工林路、兰工坪路、建西东街不限行。

限行规定

核载不够9人的中小型及小型载客汽车,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按车牌号码最终一位数据先后相匹配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限号。非甘A车牌来兰当天不受到限制,隔日起同城网同策。

(二)限号二

限行时间

2020年06月18日起,24小时

限行区域、范畴

兰州榆中县:五十五桥。

限行规定

严禁货运物流机动车行驶。

绕行线路:榆钢加气站至G312网上跨_柳快速公路桥梁禁止通行标志。经冯湾村前去友谊方位车子,请从榆钢加气站(S104)-金崖镇(G309)-定远镇(G312)-和平镇(G312)绕行;冯家湾村至G312网上跨_柳快速公路桥梁禁止通行标志。前去友谊方位车子,请从冯湾村健身培训高新科技城市广场(村道)-大象巷院校(Y270)-定远镇(G312)-和平镇(G312)绕行;从友谊方位,前去源祺货运物流公路港、冯湾村、榆钢方位车子,请从和平镇(G312)-定远镇(G312)-县大象巷院校(Y270)-冯湾村(村道)-源祺货运物流公路港(村道)绕行。

二、异地纯电动车、当地纯电动车、异地插电混动、当地插电混动

(一)限号一

限行时间

2020年06月18日起,24小时

限行区域、范畴

兰州榆中县:五十五桥。

限行规定

严禁货运物流机动车行驶。

绕行线路:榆钢加气站至G312网上跨_柳快速公路桥梁禁止通行标志。经冯湾村前去友谊方位车子,请从榆钢加气站(S104)-金崖镇(G309)-定远镇(G312)-和平镇(G312)绕行;冯家湾村至G312网上跨_柳快速公路桥梁禁止通行标志。前去友谊方位车子,请从冯湾村健身培训高新科技城市广场(村道)-大象巷院校(Y270)-定远镇(G312)-和平镇(G312)绕行;从友谊方位,前去源祺货运物流公路港、冯湾村、榆钢方位车子,请从和平镇(G312)-定远镇(G312)-县大象巷院校(Y270)-冯湾村(村道)-源祺货运物流公路港(村道)绕行。

众多车关键留意兰州限行的_间、地区、要求,不必由于这一被罚。

免责协议:本网站出示的兰州限行信息内容仅作参考,假如与官网信息内容存有误差,要以官方网组织公布的全新限号标准为标准。

百万购车补贴

兰州为何非历史文化名城?距京城1400km却飘着京兰味普通话

本期导读主题词:甘肃、西北部、省会、黄河、多元文化

对于兰州,我情有独钟。

每年至少三次抵达兰州,是纯玩的那种,甚至是为了吃一顿老马家的“ 手抓 ”;甚至是某一个傍晚站在白塔山之巅,安静的看着脚下的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看夕阳慢慢落过五泉山洒下金子般的余晖和黄河水融为一体;甚至就是为了一座兰州城而来。

初识兰州。

1996年8月,正是单位新员工报到的月份,有个兰州交大毕业的大学生是兰州的“土著”学生,报到的那一天,让我很惊讶这个身高1.8米的小伙子竟然操着一口很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最初对于兰州的第一印象。

2003年9月我正式走进兰州城。

参加兰州铁路局半年度的宝兰铁路项目的专业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利用工作之便踏上了兰州。济南到兰州的直线距离在1300KM,山航在历经2个多小时的航空之旅之后,安全着陆抵达甘肃,直达中川机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飞机场离着兰州城那叫做“ ”那,后来看到网上有人吐槽发布信息,说兰州的中川机场在中国是机场与城市之间距离最远的距离69KM,这有点夸大其词,其实,要说机场与城市距离最远的中川机场不是国内第一,昌都邦达机场距昌都镇136公里,是国内离中心城市最远的民用机场。

兰州城给我的第一质感印象,就是一座城市像一个搭设的大型舞台剧,立体感和画面感特有感染力。兰州的城貌是两山夹一沟,东西坐向的城市脉络很清晰,兰州西站到兰州东岗镇是17KM.城市南北是光秃秃的山脉,最近几年的植被好一些了,远远能看到山上有绿色的植被,而这城中间的沟就是兰州城的中心区域,还有一条宽200--400米宽的黄河流经兰州城,在走过中国众多城市之后,除了山城重庆给你立体、错综之感之外,兰州城貌也是自带画面冲击力。

兰州这座城自带神秘的面纱,不仅仅是丝绸之路的要塞之路,更是因为她的遥远,甚至远的不可及,远的车马劳顿,远的自由散漫,更因为她是中国西北部的省会城市,在中国版图的位置是腹地中心,所以,我们对于兰州,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西下兰州多次,一家之言总结兰州印象有五个突出:

一、满城尽带黄金甲之黄河文化的渗透,已经穿透整个城市。

谈到兰州,与之相提并论就是黄河,中国唯一将黄河揽入怀抱的城市就是兰州。这一点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兰州城建有着自己的大手笔,是相当的了不起,在黄河下游年年决口泛滥的背景下,黄河唯独流经兰州区域,是如此的温柔,河西走廊的西凉、大凉等段位的文化,也带动了兰州后期文化触摸和发展的灵感之源。如果单纯黄河文化,其实不属于兰州城,准确的说是兰州这座城将黄河文化发扬和传承的更纯粹更彻底。

二、坐标西北,距京城1400KM,满城竟然飘着 京兰 味的普通话。

很多朋友来到兰州之后,感觉很诧异,这座西部城市,竟然好多人都操着一口京兰味的普通话,可是兰州与北京相隔1400公里,一句普通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想着有一首颂歌一心向着北京的深层意义。

普通话的背后折射着什么道理?江浙一带、川话、闽南话都有自己的韵味和特色,外人很难听懂,似乎那里的人也不去顾忌外地人听不懂自己的家乡话一样,而兰州却担心自己带有浓郁鼻音的西北话,外地人听不懂,所以,满口操着京兰味的普通话,也说明兰州人非常在意外来的文化和流行的东西。

本质上来说,兰州是个移民城市,所以正常建城的 历史 不长,更谈不上 历史 文化名城了。尤其是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到改开这一段时间线来说,可以说汇聚了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虽然兰州本地也是有方言的,但是毕竟本地人口数量有限,混杂起来大家自然是用普通话交流更为方便了。近年兰州的人口补充也以甘肃各地为主,甘肃各地的方言也是差异极大,自然更容易用普通话交流。

再加上2000年之后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活动,部分人刻意的也不教自己的孩子说兰州方言,孩子们也部分认为兰州方言太土,也不愿意主动学习,自然慢慢的说兰州话的人会越来越少。笔者个人是不太认可推广普通话就要完全摒弃方言这种做法的,况且甘肃地区“甘普”腔调很重,最后新一代的年轻人不但不会说自己的乡音,连普通话的标准音都一塌糊涂,至于对错不再去纠结。笔者感觉没有方言的城市多多少少会让人感到一丝的惆怅,比如甘肃白银,嘉峪关这种完全的移民城市。自带一些方言似乎更亲切。

其实不是这样的题主,比如你不能说东北人说话听起来像怪怪的普通话所以就说东北没有方言吧,这是一个道理,当我们去祖国西北部地区溜达的时候就会发现 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这些地方一般人说的普通话总会带着相似的口音,是因为这一片地区都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官话” ,但是你仔细听又会发现 每个地方会有细微差别,而兰州又属于“兰银官话”,就是我们所说的“京兰腔”,京就代表官话也就是普通话,兰代表本土发音, 而不同区的兰州话也不同,以兰州城关区为首的市区就官方详细分为“金城片”,金城就是兰州古称, 真正老一辈人们说的本土老兰州话大部分的单词年轻人是听不懂的(老**龙门客栈中剁肉的小伙计说的是纯正兰州话,不过大多数兰州的年轻人也听不懂) ,现在的年轻人只会说京兰腔,但是每个地区还有不同,比如说兰州市区里的人用兰州话说“皋兰”这个词读作gao(三声)lan(四声),而皋兰县地区的人会读作gao(一声)lan(四声),还有很多的名词:莎莎(美女)、佛佛(勺子)、月氏(钥匙)、窝索(垃圾)、片干传(聊天)等等词汇, 还有相当一部分词是拼音无法拼出的(大家可以都找一找自己家乡有哪些话是拼音拼不出的) ,你要知道, 在先秦时期,全国的官话是陕西话,全国一口的肉夹馍味,过了陕西再往西北的汉族语言就只有“兰银官话”了,除了说兰银官话的汉人外就只有各少数民族的语言了(就属于关外了) ,你应该自豪于你的 祖先将汉族语言带到了西北各地 ,各地都有你先祖的足迹。

三、出门出租车难打,其深层的原因让人诧异。

现在,在兰州提起打车难,几乎人人都会赞同道:“确实是件难事。”站在街头,各色的出租车从你眼前疾驰而过。但当你举起手打车时,却发现从你眼前路过的车却没有一辆空车。仿佛曾经还只是周末和上下班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现在已经没有了时间的界限,几乎什么时候打车都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

兰州市民讲述,每个时段 每个城市打车都很难,而兰州尤为突出。住在东岗的任先生要到中山桥去带一帮外地的朋友游玩,时间定在晚上5点在铁桥见面,任先生提前请假四十分钟打车去往铁路桥,结果路上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程,迟到半个小时。分析原因是东城到西城正好是地铁施工阶段,路窄车多,又赶上下班的高峰期。让一帮外地的朋友眼巴巴的在桥头等了将近40分钟。

兰州市民喜欢出门打车,不仅潇洒更是源于能节省时间,这也得与兰州人的消费观念有关,我记得一位哈尔滨的朋友戏谑东北人,自己家里有10万元的存款,他能敢买20万的车,不怕贷款。我不知道兰州人有没有这样的消费理念,有钱没钱不说,但的有面儿(京腔)。

有交通专家分析兰州打车难的深层原因:3种原因造成打车难。

第一,兰州是一个综合性和包容性以及外地人比较多的城市,乘客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是造成打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相关数据显示,兰州市现在出租车的总量保持在6000余辆,而近几年以来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打车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尤其是今年汽油涨价、尾号限行等原因使得私家车出行的数量较之减少,而这些人反而分流涌向了打车流,因此打车的人明显增多。

第二,城市交通的拥堵使出租车的送客效率下降,出租车运转速度下降。

就如同文中上述一般,出租车司机载了客人因为堵车送不出去,也很着急。如果按照一个白班司机每天运营10小时来算,每小时按照平均8分钟的堵车时间来计算,10小时就会拥堵80分钟,那一个白班司机运送客人的时间就减少了1小时20分钟,而这些时间足够一个司机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从西站到东岗跑一个来回。而如果再遇上堵车的情况严重,那司机运送的时间就不止减少了这么多。

第三,出租车实际的运力有折扣

虽说兰州的出租车如今暴增到9000辆之多,但是有一段时期兰州限号使得出行的出租车也就只有4000多辆能在主城区运行。而我们都知道,现在兰州市的出租车都是靠加天然气运行的,出租车的钢瓶储气量多为15升,加气一次可行驶120公里左右。但是现在加气的车辆过多,每天加气都要排队,这在无形之中又减少了出租车的运营时间。如今的兰州城出租车打车是不是很方便,当地的市民最为清楚。

四、说兰州城没有自己的文化,兰州人笑了,牛肉面、读者杂志、黄河不是文化吗?其实,兰州城属于移民城市所以流动性也很强,造成了兰州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但文化多元

兰州是座移民城市,解放初期,短短十年时间人口增加六十多万,除去自然增长,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移民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甘肃 历史 上,移民最早当数商周时期从东部迁移到渭水河谷的秦人,秦王朝为斥逐匈奴,在黄河沿线设县防守,其中就有榆中县。从那时开始,一次次移民在陇原落地生根。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帝国开辟河西四郡铺平道路。兰州西的这个令居塞就在今兰州西固。史书里的记载是:“金城(今兰州)、河南并南山(即祁连山)至盐泽(即罗布泊),空无匈奴。”这是金城的名字第一次在中国 历史 中出现。

公元前120年,关东大水,汉王朝命令迁徙关东贫民70余万口充实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汉书 · 食货志》记载:汉王朝还命令在“上郡、朔方、西河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这是兰州(金城)在史籍中出现后,汉王朝首次向这一带的移民。

公元前61年春,因今张掖地区地质肥美,遭羌人不断扰境,汉宣帝决定派兵平羌,老将赵充国担此重任,直至公元前60年,羌人军队被汉军消灭至不足万人,归降汉朝的羌人也已达3万多人。因此,汉宣帝在金城设属国安置投降的羌人。班固《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载:“夏五月,西羌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 酋非首级。设置金城属国以安置降羌。”这也算外来人口之一了。

洪武五年,明代大移民开始,有动员一般民众迁移的;有犯罪后充军的;有跟随军队调动的。对兰州而言,还有一种就是随肃王就蕃的官员、护卫、仆役等,人数达五万之众。明朝当时迁移人口的目的是实边,也就是提高当地的人口密度。

有文献记载说:“明之初,兰人自江南迁徒而来者十居八九……”明洪武元年,有多少江南人士迁移来到西北,已经无从统计了。但毫无疑问,迁移的路非常艰辛而漫长。

千百年来,无数外来人口早已融入陇原大地,无论来自何地,身上早已没有当时的气息,取而代之的是西北大山大水养育出的豪爽大气。是不是外来迁徙人口,怕是只有自家的族谱才有记载,但那有什么关系,只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走到哪里都是一家人。

而现在的兰州你如果喷兰州城市没有文化,兰州绝对不答应,因为他们感觉有黄河文化,有牛肉面的 美食 文化遍布全国,有一本享誉全国的读者杂志,这些不是文化吗?这些不是传统文化,仅仅是浮在黄河水面上的泡沫,说不定哪一天也消失了,唯独黄河的水是真的。

五、一座浮在黄河水面的城市,跟人口流动一样鲜明。黄河文化只属于兰州城吗?

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她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过蕴藏深厚的黄土高原,以其本身的活力,创造了一望无际的九曲黄河壮观场景。这条川流不息的大河两岸,孕育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原始文化,进而迸发出灿烂多彩的人类文明。尔今回想,当初正是这样一种心灵上的感受,促使我虽然身陷敌人的囚牢,却含有然向往着那黄土高原上正在兴起的民族希望。

兰州一直走在发扬和广大黄河文化的路上,著名的黄河母亲的雕塑,让兰州黄河文化更是浮于世界。黄河每每流经的城市,都在打着黄河文化的牌,如果单纯说黄河文化只归属于兰州,显然是不妥的。

而兰州与黄河之间的关系,唯独兰州是将黄河穿城而过。成为一道城市与自然的景观,无与伦比。

六、兰州很在意别人评判的目光,不属于 历史 文化名城也是有原因的

兰州,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特别在意别人眼光的城市。总是担心自己落后,总是担心自己的青山不绿水。你从机场赶到兰州城,一路上的干旱和荒芜,你会感受到兰州这座城对于干旱的排斥,对于青山的渴望。美好的愿望总能实现,现在不仅是兰州城内植被绿意葱葱,经过治沙改进的兰州周边,也是有了很大的改观。

不属于 历史 文化名城,也是有深层的原因的。

翻阅 历史 ,兰州在清朝中期之前一直都不是个重要的城市,算是中原王朝的边缘地区,文化沉淀较少。建国后,特别是中对原有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使得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申请 历史 文化名城。兰州的文化底蕴不足。最重要的是兰州城是后来开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从古至今都是一座城市。在以前它不属于城市范畴。

七、兰州未来需要重塑再来

以兰州为坐标中心,按照国家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兰渝铁路、兰成铁路、兰新二线、天平铁路、兰合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兰惠增建二线等铁路建设完成后,将形成以兰州为坐标、高效畅通、四通八达的以客货通道为主骨架的铁路网。

我们期待将来的兰州除了 历史 名城、丝绸之路重镇、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的头衔在承东启西、连南结北的特殊经济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愿兰州的明天更辉煌,兰州人民欢迎您!

羊皮阀子的样子

乘船游江河,本来是寻常的事,但在郑州的雁滩乘船游黄河,却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有点怪,它怪就怪在漂流所坐的船只古老淳朴,土香土气。这里所说的"船",其实就是指皮筏子。它像一叶小"舟",在黄河里飘着,轻得很。空筏子,用手指头就能拨得团团转。重筏子,载六七人,只需用桨板轻轻一点就离岸上路了。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客货两用。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驾筏的艄公俗称"排子匠",他们不仅是划筏的能手,而且是制筏、修筏的巧匠。所谓"浑脱",就是囫囵脱下的羊皮。"排子匠"把皮板较厚的山羊割去头蹄,再将羊皮完整脱下,经浸水、暴晒、去皮、灌入食盐和香油等一系列的炮制工序,然后将十四五个吹得圆鼓鼓的"浑脱"绑在经粗纬细、纵横交叉的木架上--"排子"做成了!这种"排子"称为小筏。

羊皮筏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称“排子”,由若干个(一般是14个)充气羊皮筒子并排捆扎在纵横交织的木架杆上制成。皮筏可大可小,长途运货的大筏,用数十、数百个羊皮筒子,也有由几个、十几个小筏联成的。羊皮筏不仅制作简单、操纵灵活、搬运轻便,而且吃水线仅十几厘米,不怕搁浅,随时可以靠岸。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触礁碰撞,安全性能极好。旅游用的羊皮筏,不仅充分利用了民间皮筏的所有优点,而且根据需要专门制作了4米见方的大筏,更稳更平,也便于游客在上面活动。

黄河游的起点是沙坡头。一日游在中宁县境内石空黄河大桥登岸,石空寺石窟就在附近。二日游在青铜峡水库旅游区上岸。

黄河游乘载工具别致,所见景观独特。沿途水声山色,景观纷呈,目不暇接。明代长城、古老水车、河心孤岛、水上绿洲等等富有传奇色彩的景致使游人大开眼界。美丽如画的“塞上江南”田园风光和当地人民农田耕作的古朴、勤劳,都给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游览途中可以随时拢筏上岸,或在河边、沙滩上小憩,或在河滩拣选五颜六色的黄河卵石,抑或采摘山花野草,或来一顿风味野餐…… 羊皮筏子:艄公渡船用的工具

羊皮筏子,也叫黄河羊皮筏子,仅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黄河沿岸,以兰州一带 最多,沿传至今已有几千年。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囫囵脱下的羊皮经浸水、暴晒、去皮、扎口、灌入食盐和香油等一系列的炮制工序制成),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曲折东流,注入渤海,途径甘、宁、内蒙等省,一路穿山纳水,劈峡斩岩,浩浩荡荡5500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乘羊皮筏子漂黄河,一路可感悟峡光山色,领略塞上江南、大漠草原的风范,这种旅行不但十分的新奇、惊险,而且这种经历也是毕生恐怕都难忘的。

一、甘肃

黄河在甘肃境内是峡谷最密集的地段。出古城兰州200多公里的流程,竟要穿越桑圆峡、大峡、乌金峡、红山峡、米家峡、黑山峡六个峡谷。我们从甘肃开始我们的漂流行程。

桑园子峡是出兰州后的第一个峡谷,位于兰州市区、榆中县、皋兰县交界处。西起兰州盆地东端沙金坪,东至皋兰县什川,全长27公里,宽120-140米,落差22米,峡谷以桑园子村得名,又称上峡、小峡。两边是悬崖直立,阴森森的天变成一条灰色的线。羊皮筏子穿过兰州黄河铁桥到达此处时,河面陡然变窄,水面湍急、浪大、湾急且多漩涡,只有称得上“峡客子”的筏工才敢在此放筏。我们一个个吓得心惊肉跳,远望骆驼石、响水子、热汤沟等险段,坐在像树叶一样被大浪掀起、放下、掀起、放下…的筏子中,大家本能的紧紧抓住筏上的木杆,睁大眼睛,不住地左顾右盼,唯恐一不小心,放过一两个暗礁,那就是一走“眼”成千古恨了。就在这样高度紧张的气氛中,所谓的骆驼石,响水子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而前方传来的雷鸣般的水声告诉我们热沟汤到了。只见浪底、浪尖之间的起伏足有2米左右,而冲向悬崖后溅起的浪超过3米。大家操浆的操浆,大声地喊着口号,奋力调整方向,找安全处漂行,平日里文静温和的黄河,这时才让我们领教了其奔放和威力。

不知在这峡谷中颠簸漂行了多久,总算漂出了这段令人胆颤心寒的河段,来到被誉为“梨乡”的什川盆地。这里满川的绿色皆是百年以上的梨树,树形十分古怪独特,绿叶闪烁着点点亮光,那是在渐渐成熟的果实。

随后,筏子进入“大峡谷”,这里比桑园峡宁静多了。大峡谷长21公里,两岸山崖陡峻,高出水面150多米,落差也有24米,这里原来也是黄河的险中之险,只因建了大峡水电厂,水位升高,河道平缓了许多,不过这样已根本无法辨别什么“蒸人锅”、“煮人锅”、“狼舌头”了。当晚,我们宿在大峡谷电厂。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靖远出发,进入三滩地段,两岸出现了农田和房屋,渡河用的钢绳也多了起来,这些钢绳从两岸伸向河中心,很多几乎贴近水面,好几次因未能发现这些“隐患”而历险,幸亏老筏工经验丰富,果断下令大家路趴下,刷地一下,筏子飞身而过。

经过几次险情,大家十分地紧张,天也渐渐地暗了下来。这时来到一处工地,正在修大桥,河面上一条便桥横在眼前,虽然比刚才的钢绳略高一些,但这里河水流速大,且有浪,桥墩又密,几次想靠岸再商对策均未成功,别无选择,筏工决定冲过去。调顺筏子,大家趴下身子,筏子稳稳当当地奔向便桥的两墩之间的桥洞,水声哗哗中,桥从头顶“刷”地一掠而过,筏子冲过了便桥。天黑后,我们到达白银市平川区水川乡黄湾中村。深夜在老乡家吃“扁豆子面”。

早上7点多,在乡亲们的鞭炮声中,我们继续漂流。

红山峡的确是如其名,一山连一山的山峦全是清一色的红,再看河谷,一会儿宽,一会儿窄,一会儿有弯道,一会儿又是浅滩。有了前两天的经验,大家屏住呼吸,沉着应付,危机一一pass。观音崖是一处兀立的石崖,有如一道巨大的屏风直插河心,滔滔黄河水遇此拦截,陡然一转弯,激起冲天的巨浪。大家在筏工的吆喝声中,齐喊号子,奋力挥浆,中午时,到了一个叫“小口子”的地方,我们在此补充了水和食物后继续前进。

因为大庙村是古时水路、陆路的交汇地的缘故吧,村里人都颇有见识、极好客,我们在此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因两天与家人失去联络,岸上30里内又无通讯设施,我们正无计可施的时候,一热情的老乡告知,村后最高的山上可打手机,并摸黑带我们爬上那险峻的高山,这才能向家人报个平安。次日清晨,再去这座大山时,太阳把红山峡的出口,黑山峡的入口装点得无限美好。中午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告别大庙村,朝宁夏沙坡头进发。 进入宁夏,黄河两岸变成了另一番景象,群山峻岭变成了良田万倾,绿洲一片。从峡谷到平原,水流渐缓,河面变宽,漂流难度小了,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抵达沙坡头,休整两天,去切身体会一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壮。

沙坡头集沙漠、黄河、绿浪、钢海四美于一身,有波涛起伏、茫无际涯的大沙漠,有九曲十八弯滔滔不绝奔向前的黄河,还有人造绿色长城,钢铁瀚海之美,堪称一绝。金沙鸣钟美丽的传说,人战胜天的治沙奇迹,把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降伏在黄河南岸的香山脚下。

到达青铜峡之前,要经过沙湖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宁夏平罗县,湖西贺兰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其势超然。碧水、蓝天、青山、黄沙、绿苇、金穗、翠树、百鸟,五彩缤纷,把秀丽与粗犷,水乡与大漠,巧妙结合,构成罕见奇景。芦苇丛中冷不防“扑啦啦”一串声响,飞出成群大鸟。水边苇杆间、芦丛底鸟巢无数。每年春季,五颜六色鸟蛋散布其间,堪称奇观。

进了青铜峡,也就真正进入“塞上江南”的银川平原,青铜峡两岸山石“土色如金”峡谷在蓝天碧水中互相映衬,呈现青铜之色,故得名。青铜峡不但工业发达,1958年在此动工兴建的集灌溉、发电、防洪为一体青铜峡拦河大坝,使得青铜峡名声大增,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又富青铜峡”之说。是夜,我们在青铜峡宿营,还发生了一场不曾预料的“人蚊大战”,由于青铜峡的富饶,连蚊子也比别处硕大一些,自然胃口也好很多,蚊虫一齐出动,向我们发动猛烈的攻击,数都数不清,密度之大,前所未有,那架式人绝对招架不住。说话快一点,吸口气,都能吸进几只蚊子,有时眼前觉得有东西,一闭,一摸,又是几只蚊子——连眼皮也能抓蚊子。最后,我们拿出准备用来喝的酒,喷洒在身上,手上、脚上等处,这才好了一点,看来,蚊子不胜酒力,被灌醉了。想想当时的情景现在还心有余悸。

在宁夏,可抽空游览中卫高庙、吴忠董府、银川西夏王陵和西部影视城、平罗沙湖、旧北长城等处。

三、内蒙

一迈进内蒙的门槛,就感觉炽热停了,清风徐来,大面积的油葵长满了黄河两岸,绿油油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穿沙漠、过戈壁、进绿洲,黄河在皮屋圪塔这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终于停止了北上,改朝东流,而黄河漂流将从这里直达包头。

绕山穿谷,逆风而行。进入内蒙境内,已显瘦小的黄河在此将乌兰布和沙漠与库布齐沙漠东西隔开后,步履越发艰难了。

我们到了乌海市。天黑后,两堆篝火烧了起来,能歌善舞的内蒙朋友,将他们的美好祝愿和热情用歌舞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难忘今霄》的歌曲,在风中久久回荡。

下一站是磴口。磴口地处河套平原西大门,修有专门引黄灌溉的大坝,黄河在此被一分为二,即黄河和自灌渠。当地人称黄河为“大黄河”,称自灌渠为“小黄河”。来到这里,可以走走位于阴山山脉阿贵山东麓的“阿贵庙”、“莲花洞”、“上乐金刚洞”,可以看看“阴山岩画”、“古城及墓汉群”、“秦汉长城遗址”,还有“三盛公天主教堂”,这曾是天主教“绥宁教区”主教府,值得专程去游览一番。当然,不能忘了尽情享用一下此地的水果瓜类,号称“天下第一瓜”的“华莱士”,皮麻瓤黄,形似枣核,清甜爽口。这里另一处特有的去处是“水吧”,所有的水果都可以加工成新鲜的果汁,供人享用。

出磴口后向东北方,这里浅滩众多,漂流更加艰难,每每搁浅,只好走走停停,抬着筏子在河中心步行,好在筏子很轻,才不致太劳累人,不过半夜里,听着石子蹭得筏子“喳喳”作响,筏工可疼在心里呢。

此后我们的行程可谓“一筏风顺”,不久便轻松抵达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三湖渡口。听说这里的大草原、湖泊风光旖旎,我们决定去乌梁素海看一看。

穿过戈壁草地,越过石山沟壑,远远地望见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和别墅式的建筑,原来那是一望无际的藻类水草,遮盖住水面,而一问,才知道,“乌拉素海”,意思就是“长满红柳的湖泊”,加之河套灌溉地区大量含氮、磷水注入乌拉素,以致养分过剩,水草大量繁殖,成了今天这副模样。走上湖中专设的木制通道,直入湖中游船平台,大家尽情欣赏湖区风光,湖旁白鹤、灰鹤、白天鹅等珍稀鸟类驻足草上、芦苇间,张翅抹嘴,仰天鸣叫,憨态动人。

离包头越近,风也就越大,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大风掀起大浪,夹着水花扑面而来的滋味,大家全身湿透,在寒风中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一到晚上宿营,大家迫不急待地烧起一堆篝火,围成一圈背对着火,烘烤湿湿的衣裤。就这么来回反复地折腾,我们终于到了包头黄河大桥前。这是一次艰难的旅程,从兰州至包头,历时近30天,穿峡谷、过草地、走戈壁,从黄土高原到银川平原,再到河套平原,一路经受暴雨、酷暑、寒风、大浪的考验,最终圆了羊皮筏子走黄河的梦。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独特的交通运输工具。它比溜索、铁索桥、浮桥更为古老。它历经苍凉,虽被日晒雨淋,风吹雪打,却仍披星戴月,搏击浪涛,渡尽劫波,在悠长的岁月中漂浮起伏。山鹰是寂静天空跃动的魂灵,羊皮筏子是苍茫黄河跃动的魂灵。正如一些诗歌所吟唱:“不用轻帆并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竹木羊皮相系连,逐波弄浪自悠然。黄河奇景三千处,独此飞舟绝壮观。”

西北高原干旱少雨,但黄河上游水源丰沛,雪山融水和地下水形成诸多河流。羊皮筏子使河汊要津、远山荒渡变通途,也凭借径流动力载重奔波于远途。尤其在古丝绸之路的重重河隘险关,羊皮筏子更显洒脱,神勇。像南方穷山僻壤的独木舟、竹排、木筏,羊皮筏子是西北山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制作出的水上之舟,充满生活的乐观和智慧。听筏子客说,羊皮筏子是以羊皮为囊,吹气鼓胀产生浮力,犹如现代的气垫船。

最关键的技术是羊皮囊的制作。在宰羊时要像蛇蜕皮那样,把羊皮从肌骨上完整囫囵脱下,刮去羊毛,用青盐鞣制,再灌入适量菜油,使之变得坚韧。然后将四肢、脖子和臀部的开口紧密扎住,在腿部开一小孔,把气吹足,就成皮囊。最后用大小木椽做成长方形的框架,把皮囊用绳子一排排绑牢在框架横梁上面,就成羊皮筏子。所用皮囊的数量,因筏子大小而异,小则十来个,大则数百个。从不装饰,其貌不扬,却也毫无娇情,十分沉稳、大度、倔强。再是艰苦不沉沦,风浪越大越奋发。穿山过峡,向往着豪迈的奔流。河水平缓处,筏子客悠然谈笑,天地为之开阔,流畅;激流险滩处,筏子客奋力挥桨,呐喊助阵,吆喝压过涛声,羊皮筏子像离弦之箭……

羊皮筏子以羊皮为囊,保留着羊儿自由、任性的灵性;途程也充满着山风、旋浪的野性,奔放而纵情。筏子客总与“花儿”为伴,吼一路豪爽的“花儿”,把孤独、寂寞化解,显现游牧文明的色彩。秦汉以前,兰州这一带是少数民族游牧和中原农耕的交汇之地,黄河上游牛羊遍野,畜牧发达。山民吃食牛羊肉,衣着、寝用牛羊毛和皮革,以至用牛羊皮囊制做出水上交通运输工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孕育、升华人们的灵智。皮囊和羊皮筏子,从原理到设计构思,到精细的制作工艺,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提升和飞扬。

莫嫌羊皮筏子简陋,它轻巧灵便而又富有弹性,比竹木更耐得碰撞,即使被礁石撞破一个或几个皮囊,羊皮筏子照样安全行驶;莫嫌羊皮筏子体小,它具有特强的浮力,负重轻松,中型的一次可载数吨重量,一路欢歌;莫嫌羊皮筏子缓慢,它沉稳、坚韧,有着厚实的底气,持久的毅力,没有越不过的沟坎,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比之骆驼、骡马驮行,速度要快几倍。羊皮筏子集粗犷、力量、激越之美于一身,出神入化,是一种原始、质朴的大美。

据史书记载,皮筏的出现最早见于《后汉书》,其中记载了匈奴人“乘马革渡河”和护羌校尉邓训“缝革囊为船”,在青海贵德载兵横渡黄河的情景。宋代《武经总要》一书说:“浮囊者,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以渡。”在《水经注·叶榆水篇》和《晋书·慕容垂载记》、《宋史·王延德传》、《宋史·苏辙传》中也有类似记载,羊皮筏子甚至航行到黄河下游的山东一带。不过,古史记载的大多为“牛皮囊”,称为牛皮筏子或牛皮船,体积较大,而且主要用于军事。

近代,抗日战争中用2 000只羊皮胎制筏,在兰州组成“皮筏航运队”,从四川广元把300吨汽油运到重庆,用作军需。1948年秋天,解放军用牛、羊皮筏在永靖尕脑渡口抢渡黄河进军青海,500名筏子客用5天时间将3万名将士和2 000匹战马及武器装备在风大浪急的险情下送过黄河,立下战功。

过去,常常听到“羊皮筏子当军舰”一说,明其详者知晓出于史实,不明就里者只当作是调侃和笑料。对羊皮筏子记述最为生动详尽的,是近代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描述了他在上世纪30年代由兰州乘坐羊皮筏,前往内蒙古采访时的见闻和乐趣,其中还提到闯荡急浪峡谷时专请水性好、熟暗礁、识水性的“峡把式”指点过关的情景,险象环生,化险为夷,充满对羊皮筏子和筏子客的赞颂。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兰州附近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还是来往如织,运载蔬菜瓜果、日用百货穿梭于城乡之间。在黄河上游,羊皮筏子仍不失为水上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只是随着公路、桥梁的日益增多,交通发达,羊皮筏子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要在偏远之地才能偶尔见到。仅以兰州为例,过去仅有一座被称为“天下第一桥”的黄河铁桥,如今已新建起14座更为宏大的黄河大桥。

往日畜力运输屡见的兰州,今日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重要的航空港,交通的方便快速已不能同日而语。黄河上游兴建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型水库库内航道,已是机船繁忙,乘风破浪。羊皮筏子见证了自身昔日的辉煌,也见证了新中国建设的巨变,自可坦然安息。如今,羊皮筏子和水车重现在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和退役的黄河铁桥一同供游人观赏,游览,乘游,只在增添一份情趣,唤起人们一种古之幽思。

羊皮筏子固然只能走顺水,只能向低处、下游漂行,到达目的地后,再由筏手走陆路将筏子背回。“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是乡间的民谚。不过,羊皮筏子敢顶逆风,敢闯恶浪,不避艰险,迎难而上,目标总在前方,鼓足劲头,永不停歇,灵魂是向上的,意志是上进的。因而,在百里黄河风情线以黄河为主题的群雕中,有一座叫做“搏浪”的,就把羊皮筏子和筏子客定格在坚毅、勇敢、奋进的意境中,使人们倍受感染,增添信心和力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