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逻辑推理过程-油价下跌意味着什么?
1.规范分析法的含义
2.作文 成功只在路上
3.如何激发创意_纵向逻辑vs.横向联想
4.三驾马车的经济概念
5.大桥倒塌常见是有哪些原因造成?
6.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居然是科学未解之谜?
规范分析法的含义
问题一: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之间有什么区别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研究选择问题,但有三点不同: 第一,对价值判断的态度不同。实证方法为使具有客观性而强烈排斥价值判断;规范方法要评价或规范经济行为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第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分析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现象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规范分析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经济现象的社会意义。 第三,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客观的,可以用事实进行检验;规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无法进行检验。 比如说天下雨了,这是事实,属实证分析。但不同的人对下雨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农民从对农作物有利考虑认为下雨是好事,行人因挨浇怕感冒而认为下雨是坏事,这些就属于规范分析了。 在微观经济学中实证分析回答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这其中不涉及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回答的则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一般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问题二:规范分析的区分 与规范分析法相对应的是实证分析法。
问题三:规范分析法的评点 根据皮尔尼克的报告,实行这一办法的一些企业收到了好的成效,一家制造公司的质量缺陷减少了55 % ,一家零售商店的货品损坏减少了70 %。规范分析法的优点在于不让任何员工难堪,因为在改革过程中,对象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人,批评小组工作时不追究责任,不追究事故是由谁造成的,只研究为什么没有做好。群体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参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防止员工间相互攻击的现象。对于表现差强人意的团队组织,需要有一个整顿的过程,整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优化团队规范。此时,皮尔尼克提出的“规范分析法”很是值得我们借鉴,可以按照上述说明的三项内容来进行分析,从而改进团队组织。
问题四:简述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之间有什么区别 实证分析就是用实际的证明和数据进行论证分析,而规范分析就是进行常规分析给以一定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如市场分析,联系就是实证分析必须要做规范分析,而规范分析可以不用实证分析,也可以实证分析。
问题五:什么是规范分析法 要说规范分析法,就要知道跟他对立的实证据分析法。实证,就是讲是什么,比较客观,就是我不做任何评价,只给你一个客观道理。 规范,就是做评价,有自己的主观观点。
这样说如果还不清楚的话,我给你举个例子:
1、“70年代世界油价暴涨主要是由垄断力量达成的。” 这句话就是比较客观的,是一个人通过经济模型得出来的结果,你无可辩驳,这就是实证分析
2、“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定理这样说,有的人会认为效率重要,而平均主义者会认为平等更重要。这就带有主观评价,这就是规范分析。
从你写论文的角度来说,那就是要你结合理论和考察,对事物或课题做出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的新的理论和观点的意思。
问题六: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之间有什么区别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在实证分析法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因为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那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
问题七: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指超越一切价值判断,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前提出发,来分析人的经济活动。其特点为: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法学角度或者说从法学方法论角度而言,规范分析法是以规范法学为基础的,而规范法学又是实证分析主义法学派的主要观点,因此站在法学方法论的角度而言,尽管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为对立的两种方法,但也有共同之处。即都以规范法学作为基本立足点。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第一段所说的,规范分析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对“规范”(法学中通俗来说就是法律条文)进行完善、解释等;而实证分析则以数据为主对“规范”(法条)进行分析。
问题八:规范分析方法介绍 规范分析(Normative *** ysis) 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 价值 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 经济 问 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 经济政策 的依据, 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 的问题。
问题九: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地说,实证分析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加入价值哗断。实证分析重在用统计数据、模型等分析。
规范分析研究的是“应该怎样”,加入了价值的判断。规范分析重在逻辑推理、论述道理。
作文 成功只在路上
成功只在路上
成功不仅仅是结果,很多时候成功要的是过程.
很多人迅速的达到了成功的颠峰,他常常感受不到成功路上的艰辛,也不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所以往往在成功的来的那一刹那,更多时候想到的就是怎么享受成功的果实,而忘记了如何培养下一次的成功.这样的成功就是短暂的,暂时的.成功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想成功,要成功是为了要下一次的成功.所以成功的结果并不是绝对重要的,而成功路上的艰辛,路上流过的汗水才是我们心中真正想要尝到的滋味.
一个刚刚入门的推销员常常会在想要拜访的顾客门前左思右想.最后有的人会放弃,有的人会坚持.这段进门前的思想斗争才是我们想要的经验.不管当时成功与否,而就是有了这第一次的经验,才奠定了以后无数次的成功!
没有失败过三次的推销,不能算是成功的销售.这不正是说明了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吗?
所以,站在成功的山峰,很多时候还应该回头想想脚下这段路攀登时的艰辛.这样我们才能爬上更高的山峰.
成功在路上
一路上有太多的鸟语花香、风云骤起、柳暗花明,人生之年富得以生动再现。请勇敢地抬起头,迈开步。走着,人生无悔。
----题记
曾经无数次在梦中徜徉于湖光塔影之中,而今天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圣地?北京大学。此刻,我心中充盈着一种胜利后的释然与喜悦,然而回首来时路,仍不能释怀。尤其是看到无数的同龄人仍在这条路上以不同的方式摸索着。希望能以我的亲身体验为他们提供一种方式,让他们少一些无谓的摸索。多一些成功的自信,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也不枉写下这一段
文字。
高中三年,对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拼搏的三年、奋斗的三年。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对每个人来说,这中间固然有智力因素及原有基础的原因在起作用,但是我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态度与方法问题。具体说来,态度是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方法是学习方法。二者同等重要。对二者处理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好坏与否。
首先,讲一讲态度问题。据调查发现,许多成功者之所以超出常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情商。在学习过程中,情商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具体表现在我们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上。对学习,首先要有一种拼劲、 韧劲,正如一句箴言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冷风寒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高考的成功并不属于侥幸者,而只属于拼搏的人、勤奋的人。只有抛开机巧之心,踏踏实实地钻研学习,才会迎来成功。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高三在校生活。从早上六点开始至晚上十一点,每时每刻我们几乎都是在挑战自我中度过的。我们不仅要完成大量的习题、阅读各种课本和参考书,还要参加形形的小考、大考、月考、模拟考、联考。尽管在当时看来这种生活有些枯燥,但现在细细体味起来,却真要感谢那段时光赐予我们的充实感、满足感和对我们意志品质的培养。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奋斗才能换来用汗水浇灌的成功。有很多的同学抱怨高三生活的苦和累,但是请转念想想,这难道不是对我们最好的锻炼吗?
其次,要有达观的心态。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好、心理脆弱,是许多高三学生面临的问题,也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许多同学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在大考乃至高考中落马。这就需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我的格言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当然,高三一年,我们要承受许多压力,这里边有老师的关注、父母的期待、亲友的关心,更多的是对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及怎样实现的疑问。但是要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样才能将状态调整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既要学会在成功面前淡然一笑,也要学会在失利面前愈战愈勇。其实人生亦如此,我们在一生中要体味无数次阴雨暴风,但是只要我们知道:“努力着拼搏着,太阳就不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以自己的方式坦然面对成败,那么定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生活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学习本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智慧地生存。“高分低能”抑或是“书呆子”是不可取的。我身边有许多十分出色的同学,在旁人的想象中,他们应该是足不出户、整日埋头于学习的“书呆子”。但事实上,他们学习之余的生活多姿多彩,其实适当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但不会耽误学业,反而会促进学业的进步。一个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学习。当然,要合理安排好学习与课余生活,要把握好“度”。另外,我们也不要忽视身边的人。同学,是你一个战壕的战友,是你同甘共苦的伙伴,是你成长的见证人,有些甚至将是你一生的挚友。老师,是你的忠实的朋友,是你温暖的港湾,是扶你上路的向导,是你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财富的对象。父母,是对你倾注了最多心血的人,是微笑着看着你成长的人,是最无私地爱着你的人。请你真诚地对待他们,因为正是他们的存在,你的生活才如此美好。
下面,我想讲一下技巧上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习方法。我的高考英语成绩是142分,平时成绩也不错。许多同学问起方法时,我的回答都是?一步一个脚窝。语言学习重在积累,即词、句、语法的积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我们可以在课堂英语学习之余阅读一些英语杂志(如《疯狂英语》《英语随身听》《英语学习》),多看英文原版**、多听英文歌曲。(学习一举两得)。这样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词汇。在应试方面,有一些技巧性问题需要掌握,比如阅读时先看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读原文,写作文时注意运用一些简洁的得体的连词、词组等,这些需要大家多总结多归纳。对于高考来说,英语试卷不是很难。建议大家在高考前买一些英语四级的书,尤其是完形填空和阅读方面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一个层次站在一定高度上纵览全局,做起试卷来就会得心应手。我本人在高考前就是这样做的,感觉受益匪浅。
数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多练习是提高数学成绩最好的途径。练习,首先要有针对性。其次要适量不能盲目求多。可以选择两本或三本参考书细细品味。另外,还要善于从练习中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效果极佳。建议大家准备两个本,一本是技巧本,用于记录典型习题的思路技巧;一本是易错本。由于思维定式的缘故,我们很容易在一个问题上一错再错,这样可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另外,还可以用计时训练的方法,因为高考数学试卷要求是技巧、速度及准确率,而计时训练可以使我们在这几方面有所提高。有些同学在练习时往往侧重于难题、偏题,但实际上在满分为150分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基础知识部分通常会占在120分左右,所以建议大家在基础夯实的前提下,再做适当的难题。数算能力十分重要。有的同学思路非常清晰,但数目总是算不准,这就十分吃亏。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运算这一块。建议大家从草稿书写做起。我个人无论在平时还是在高考时在草稿运算时都写上每题序号及运算简单过程。这样避免了许多运算错误的出现 ,检查时也一目了然,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试卷书写问题,大家在书写试卷时,一定要把步骤、数字、符号写清楚,图形、线画清楚。这样,才可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避免因卷面不洁而失分。这方面的教训不少,大家一定要注意。
语文,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科,这是由其特点决定的。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书籍如文学、历史、古籍等方面,这对于写作、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都大有好处,也可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储备,一举数得。可以准备一个摘录本,将阅读中的精彩语段和个人感悟记下来。平时也要多写多练多思。
综合卷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看过综合卷我们会发现综合卷涉及面很广,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一段固定的模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综合卷扎根于基础知识。只要我们将基础知识掌握好,再多加训练,培养分析能力,答好综合卷不成问题。在文综合卷中政治、历史、地理各占一定比重,地理主要涉及到一些计算问题和理论知识,课本内容掌握好就没有什么大问题;而政治、历史则是比较灵活的,往往和现实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多拓宽思路,比如阅读时事报刊、关注社会热点,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上是我对于态度和方法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你曾经有怎样的困惑,无论你未来有怎样的憧憬,请你从这一秒开始,把握今天,把握现在。走在路上,坚定而又步履轻盈,成功终会属于你。
如何激发创意_纵向逻辑vs.横向联想
跟纵向思维相反,横向思维的思考方式主要为多向水平定义问题,在问题解决前联想有无其他更改方式或途径。横向思维由法国学者爱德华o德o波诺(Edwardde Bono)在其于1967年出版的著作《新的思考:横向思考的应用》(NewThink:The Use of Lateral Thinking)中首先提出。
大家想没想过“西瓜+波鞋”是什么?如果曾有这类想法,就已懂得用横向思维了!任天堂的Wii就是横向思维的最佳例子,打游戏机和做运动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如今却是,成人与小朋友都爱用Wii来玩高尔夫球、滑雪,完全打破了时空、区域的界限!横向思维的例子其实多不胜数,如影星周星驰将少林功夫与足球结合,便拍摄成了**《少林足球》;而机动游戏加入洗衣机的概念,便成了貌似滚筒式洗衣机、非常剌激的“人肉洗衣机”机动游戏了。
直觉思维跟直觉不同。一般人思考,除了运用刚才提及的纵向思维,很多时候是靠直觉。著名心理学教授戴维o迈尔斯(DidG。Myers)指出,直觉是我们直观的认识,是一种无须经过理智观察和推理便可立即领悟的能力,直觉是感觉型的、迅速的、不费力的,不过直觉犯错的机会较高,如果纯粹靠直觉,容易误入危险的境地。
而直觉思维型的人,则是富有创意的做梦者,他们做事不是单靠直觉,而是将直觉结合理性分析,于是他们的思想是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到事物本质的,有时虽偏向顽固,却同时具备创意和可能性。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成为独树一帜的成功人士。
以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先生为例,多年前他发现,美国电单车市场以大型电单车如“哈雷”(Harley-Didson)为主,他分析油价高涨,美国人最终要节省开支,于是用直觉思维想出以省油为卖点,再配以悠闲玩乐为包装的产品,便推出了小型电单车,结果成功开创了“蓝海”市场。
三驾马车的经济概念
支撑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三种方式:税收,国债与发行货币。央视大型记录片《货币》中对国家财政“三驾马车”做了详细地解说,当一个长期财政支出超出财政收入后,国家财政将出现赤字,如美国等。
“国家如同一辆马车,给马车提供动力的三匹马是税收、国债和发行货币。国家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控制经济的节奏,或者依靠税收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国家还能通过借债来筹集资金,但是这三种国家权力都有严格的控制范围,都有不能跨越的红线,一旦这三种权力被滥用,就会威胁到国民与的关系,这个国家的货币就会遭遇信用危机,国家就会面临破产。”——《货币》 简介
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
以2007年为例:我国GDP为246619亿元,在“三驾马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正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
1、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2、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性的扩大内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为了经济的发展三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特点
与2006年相比,2007年春天来得比较晚。但是,中国经济热度的指针却异乎寻常地、早早地在一季度就升到了11.1%,为近年来最高。
11.1%的增速,由投资、消费、外需“三驾马车”共同推高,那么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重要转折:投资增幅下降,居民消费上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过快,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党中央、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一季度终现回落的好苗头。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中、西部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和0.2个百分点。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消费增幅上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3月份增长15.3%,分别比2006年同期加快了2.1和1.8个百分点。据权威人士分析,多年来,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这是第一次出现转折,说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问题有所改善。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企业经济效益、国家财政收入都呈现了大幅提高的局面。
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5%,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幅为十年来同期最高。对企业来说,一季度同样过着好日子。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3.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一季度达到1.1万亿元,增幅为25.5%。
不容忽视: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国际收支不平衡
尽管有这些好消息,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工业增长快,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增长快,使本已十分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雪上加霜。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平均增速为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0.6%,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7.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
二是贸易顺差过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一季度的贸易顺差达到了4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1亿美元。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57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高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使得央行调控货币的难度和压力加大。
高度警惕: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国家统计局数据尚未公布时,各种分析已开始议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并没有认同。他说,认为经济出现过热的看法,主要是根据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一个指标做出的判断。但经济是不是过热,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对其判断需要综合考虑。至少还有两个指标需要关注,第一,价格指标;第二,这种快速增长是不是造成了物资支撑的紧张。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2.7%,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通胀压力。但是如果扣除上年因食品价格上涨1.5%的翘尾因素,一季度新上涨仅为1.2%,与年同期持平。在物资支撑方面,我国不仅有较为充足的物资供应能力,还可以利用国际,当前煤电油运形势的表现也较为平稳。
李晓超认为,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加快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人均GDP处在1000―3000美元之间,按照各国发展的经验,这个阶段是国民经济起飞和爬坡的阶段。如果供给相对较为充裕,需求相对又比较旺盛,两种力量的结合或者碰撞往往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
从短期看,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局面,是投资、消费和外需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的结果。在这“三驾马车”中,虽然投资增速出现回落,消费和进出口却出现了较快增长,两者不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还多创造了一部分需求,拉动了经济速度的加快。
尽管还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的结论,但毕竟11.1%是一个相当快的增长速度。再考虑到,中国经济尚未摆脱粗放的增长方式,结构调整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这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我们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快”字了。李晓超表示,针对经济处于由偏快可能转向过热的过程中,有关宏观调控部门正密切关注未来经济运行的变化,这些职能部门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宏观调控举措。
乏力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步伐可以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清晰地感受到。我们看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自2006年上半年达到29.8%之后,就出现了整体下降趋势,到2008年一季度达到24.6%。
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08年以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前5个月达到66%,这是2001年以来的高点。尽管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企,但前5个月509亿元的投资额度仍然无法改变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走低——前5个月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846亿元,是第一产业的34倍。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的这种下滑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从2003年2月的58%降至2008年5月的25.6%。
基于投资对中国经济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探究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变化趋势。为此,我们取了投资项目有关数据为其先行指标。
我们惊人地发现,2008年前5个月的2007年施工项目投资金额和2007年新开工项目投资金额的累计增长率都出现了趋势性的下降,前者从2004年2月的52%下降到为17.6%;而后者2008年以来的累计同比增长率都为负数,尽管2006年同期这一指标也一度为负值,但当时的趋势正在好转,并在2007年5月转为正值,随后迅速增长到28%。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堪忧!
房地产行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但是,2008年以来全国的住宅销售面积增速是负值,这是中国房改以来前所未有的。因为即使在2000-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较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之时,其增长率都在20%左右。
不仅如此,2007年4月份,住宅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这样的下降是否意味着拐点的到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确认。 显然,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减速将带动经济增长率的回落。”
但是,投资增速放缓的问题可能还要严重,其原因在于上述24.6%投资额增长还是名义的,如果剔除价格因素(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8.6%),中国真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只有16%,远远低于正常年份真实固定资产投资的水平。
而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增长水平从2006年开始一路上行达到8.6%。2008年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最快的一年,鉴于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以及国际铁矿石价格推动的原材料上涨,加上土地和人工工资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其涨幅要在短期内大幅回落有较大难度。
除去投资,净出口增长放缓也会带动经济增长的下行。2007年,由于出口的强劲增长使得当年贸易顺差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达到了2.7个百分点。但2008年的前5个月中,有3个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率为负,而且4月、5月连续两个月都为负值。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增长率同比下降20.71,显示出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巨大的拖累作用。
中国贸易顺差之所以表现异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进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的增长速度——国际原油、铁矿石等进口商品价格持续高企,加大了中国进口支付。
在出口方面,尽管名义出口增长额维持正常水平,但剔除出口价格变动的实际出口增长率都在趋势性的下降之中。毫无疑问,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减速都在影响着中国的出口表现。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看来惟一值得幸庆的是消费。2008年5月当月和前5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1%左右,即使扣除前5个月平均8.2%的通胀率,中国实际消费增长率也有13%,较2007年高1个百分点左右。
但需要警惕的是,2008年一季度,尽管由于粮食等食品价格上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8.5%,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较2007年同期19.5%的增长率下滑8个百分点,为11.5%;实际累计收入同比增长率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下降13.2个百分点,至3%;而同期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下滑6.7个百分点,至10%,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增长率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下滑11.9个百分点,至2%。
这就是说,中国消费的快速增长未来可能难以持续,这不能不说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隐忧。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四川汶川大地震,带来经济损失估计超过5000亿元。财政部为灾后重建设定资金,其中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700亿元。此外,中央国家机关2008年的公用经费支出拟按预算一律减少5%,节约下来的资金全部专项用于抗震救灾。据了解,灾区恢复重建资金还属于2008年财政预算支出之列,因此2008年财政支出规模不会有较大突破,也就不会对2008年的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推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都在放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称,三大产业增速和三大需求增速的同时回落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具有十分明显的顺周期效应,中国宏观经济很可能重蹈以往下行区间的调整模式——“短期小幅回落引领中期加速性衰退”。 中国经济不仅需要面对眼前的困难,更要面对未来的挑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甚至贸易保护、经济封锁等不利局面。如果仍然执迷不悟地一味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非生产性投资,那么,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严峻的挑战,甚至危机。
1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刚刚回到祖国的怀抱,如果因此而陷入了困境,其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此次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反而让中国收获了一笔宝贵而重要的财富,成为一次成功应对危机的范例。
在此次应对中,中国成功地运用了“三驾马车”的互动作用。首先,通过对泰国、印尼等周边国家的经济援助、信贷支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以及香港金融秩序稳定的强大支撑,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信任,也打通了本已越来越拥挤、越来越难以行走的出口通道,给了中国一次难得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机会。10多年来,如果没有出口的强力支撑,中国经济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决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是投资量,二是劳动量,三是生产率。
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生产率。生产率是指(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率也能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注意: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 英文:troika
救助希腊的“三驾马车”包括欧洲联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央行。 中国画、现代水墨和当代水墨。
水墨批评中的问题
中国水墨画呈现以上三种不同的绘画形态,这三种不同的以水墨为材质的艺术正沿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要求向前开拓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许多艺术理论家和水墨画家抱着一种乌托邦式的艺术理想,不愿意正视这一现实,总试图建立自己在理论意义上的水墨画艺术,在批评和评价时,往往按照自己的逻辑推理和自我认识来评判。不认真区分三种不同的水墨样式,一味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处理和批评水墨艺术问题,造成水墨世界的艺术批评比任何其他绘画门类的批评都复杂而混乱。
这一复杂和混乱状态,当下还在继续进行着。追求古典美和笔墨语言美的中国画画家们大加鞭鞑由西方现代艺术美学和形式趣味而生发的,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现代水墨艺术。而主张现代艺术审美趣味的现代水墨艺术家们则大加贬低追求古典美学趣味的中国传统美学意义上的中国画。对社会政治文化密切关注并以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态度进行艺术创作的当代艺术又将上述两种绘画艺术看作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语言游戏。
站在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立场上的当代中国画画家们口诛笔伐,以所谓“文脉”、“根性”“民族”等词汇批判现代水墨艺术,这是中国画画家发起的一场中国画艺术的保卫战,中国画画家试图在被挤压的水墨空间向外冲突,但是这是一场没有真正敌人的论战,站在中国画的立场评价现代水墨没有意义,毕竟现代水墨是有着自己的艺术价值趋向和审美要求的水墨艺术。
最近的一次美术界的研讨会上,一位中国画画家,以激愤的言辞,针对站在现代水墨立场上发言的吴冠中先生的言论,更是将吴的艺术斥为“杂种艺术”。这场实际上不存在争论问题的争论里,双方各自以自己的水墨画艺术的价值要求硬性评判对方,没有真正有学术探求层面的分析和批评,倒是充满了市井气的火药味道,这都是以不同的艺术标准不思索的胡乱评价对方的结果。
究其实质,这实际上是一场在名和利的驱使下,试图一统水墨艺术标准并标榜自己是“正统”水墨艺术地位的传统霸权思维下的艺术搞怪。这场混乱无序的带有强烈名利场味道的艺术纷争终究会以闹剧收场,参与其中的大部分争论不要多久就会被遗忘,只剩下曾有这回事情而已,从美术史和美术发展的角度来言,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更没有贡献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面对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的争论,当代艺术中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们则大都持鄙视不屑的态度。当代艺术中的水墨艺术家们以批判性和关注社会为追求和目的,他们认为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家们沉沦于已经过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学之中,对社会、对历史和对现实等等缺乏起码的责任感,他们的绘画是无意义的行为。而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家们在对待当代水墨上却有着相对一致性,经常用“胡闹”和“胡搞”以及“乱来”等感性词语来评价和攻击当代水墨艺术。
不区分不同的水墨艺术而以个人的偏见来评判他者,张冠李戴,自然造成了水墨批评和研究以及言说的无序和混乱。
现状与未来
水墨艺术的三种形态,在现阶段,还会继续沿着各自的艺术轨道行进,虽然在其边缘部分,分界模糊,甚至互有交叉。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终究会和合为一,成为中国的水墨画艺术。特别是中国画和现代水墨,虽然整体审美价值观不同,但他们都是追求绘画语言的形式美、艺术美 和文化美,总有一天两类艺术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以中国传统美学为主流融合了西方形式主义艺术诸多因素的中国水墨画艺术。
至于批判性意义的当代水墨,则会继续沿着批判性和观念性之路继续发展,每个时代都需要有每个时代的当代艺术。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以水墨为材质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应该努力沿着自己的水墨艺术道路认认真真地探索和研究其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且不可赶着自家的马车却抽打别人马车的马屁股,不要以自己的水墨艺术的价值取向指责和评判其他水墨形态的绘画艺术。要为自己争取水墨世界的话语权力也要在自己的这辆马车上下功夫。无谓的争吵没有实际意义,那只会徒然内耗。
在现阶段,也许还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画、现代水墨、当代水墨这三驾马车,将共同行驶在中国水墨艺术这条道路上。认清自己,明白他人,团结一致,相互共融,努力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水墨艺术世界,才是当下每一个水墨艺术家的责任。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一批具有强大的文化整合力的艺术家,开辟出中国水墨画和合为一的新景观,我想,那需要时间,需要技术和文化的储备,需要个体艺术家的超人才华,需要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机遇。 中国画 传统东方美学体系为主体 笔墨语言要求 有意味的内敛或内向性的形式 文化性 现代水墨 现代艺术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体系 绘画性要求 有意味的外在或内向性的形式 绘画性 当代水墨 解构主义美学体系 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密切联系 有观念或意义的形式 批判性 “三驾马车”,是一网站的中文名称。
三驾马车”,同时也指“万马谷”的三种经济模式。
三驾马车是一个集信息发布,产品推广,社区论坛,自助商铺和网店系统等商务功能于一身的电子商务类站点。
李寻欢(路金波)、宁财神(陈万宁)和邢育森被称为网络文学的“三驾马车”。其中宁财神在2014年6月26日因被警方控制。
《盗墓笔记》、《鬼吹灯》、《朝内81号》类似大投资、大卡司,运用3D等技术拍摄的惊悚影片会将国产惊悚片带入2.0时代,而这三部影片一同被视作恐怖片2.0时代的三驾马车。
大桥倒塌常见是有哪些原因造成?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超载。
01超载:
是整个公路物流所面临的窘境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报告显示,每年因为超限超载发生的交通事故高达75万例,财产损失超过45亿,死亡约10万人。其中五成的死伤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都与超限超载直接相关。过去二十年,因超载所导致的大型桥面坍塌事故有二十多起,无锡并非孤例。?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治理超限超载,治超有效,但超载不止。是我国治超的处罚力度太小?还是说,超载带来的巨额利益以至于大家要铤而走险?都不是。超载背后所反映的,正是我国公路物流所面临的窘境:货运市场的恶性竞争,以及3千万货车司机的无奈。
我国货运市场,公路运输一直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这个行业运输规模巨大,又充斥着大量良莠不一的物流公司和运输车队,“小、散、乱、差”的现象一直存在。从业多年的人都知道,运费已经十年没有涨过了,而且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试想一批钢材,你出200元/吨,我出180元/吨,他出150元/吨,最后肯定是出150元的人拿到订单,而这样的价格要是跑一趟,基本是不赚钱的。不仅如此,非但运费十年没涨,油价、各种“过路费”和人力成本却是节节攀升。运输公司想要赢得订单,就必然会通过恶性竞争,利用货物超载、工作超时的方式来运作。
02超载悖论:
卡车司机才是最恨超载的人恶性竞争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名货车司机,想必深有体会。一直以来,货运司机是很多行业里面门槛最低的工作,由于没有完善的市场规范和定价机制,在本就竞争激烈的货运行业,货车司机之间的恶性竞争则更加普遍。
现实真如网上的说法“不超不赚钱”吗?并不全是。实际上如果是全款购车拉货,每个月赚一万元,对于大部分司机来说,是能够满足生活所需的。
但如果是按揭的新车,每月要按揭三万左右,雇一个司机每月工资一万二,加上维修保养,每台车月均近5万元的开支,正常拉就明显不够了。而现状是,按揭车很多,市场竞争很激烈,但是运费就是不涨。
更加残酷的事实是,大多数的司机为了省钱,他们不请他人和自己轮流开车,而是自己一人单独开完全程。节省的代价是更加无聊,也更加疲惫。
对于司机们来说,一天在车上呆十几个小时是常态,随之而来的,是疲劳与孤独就像黑色的影子一样常伴左右。他们每天都在和这些影子斗争,依靠香烟、槟榔、红牛、咖啡、浓茶,甚至是。
在中国,3000多万名卡车司机支撑着公路物流4万亿市场,承担着物流75%的运输量。对于这些住在公路上的人来说,交通事故和他们早已见怪不怪;对于超载,他们是最憎恨的群体,也是最无奈的群体。
03公路物流创新:
天地汇一直在努力!早在创业之初,天地汇创业团队对物流行业的主要的6项成本(人工、油、路桥、仓库、配送和车辆),进行了外科手术式般慎之又慎的详细分析。
最终以流转效率的优化作为中国公路转型的主要突破口,助力全国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公路物流提质、降本、增效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为什么总要坚持降本增效?是因为这一支在物流行业坚持十多年的创业团队,也是立志解决物流顽疾的开拓者,他们深知改变和创新的艰巨,也知道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必要性,也深知只有效率的提高才是降本的关键、才是推动千万卡车司机谋幸福的正确道路。
我们希望卡车司机们在这个平台上能挣到更多的钱,但也希望他们不再那么累。正如天地汇的使命宣言:“加入天地汇,物流不再累!”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居然是科学未解之谜?
尽管自行车、玻璃和冰,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但是你可能想不到的是,科学家并没有完全理解它们。通过下面的讨论,你将会发现,现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为什么自行车在行驶中不会倒下?
2011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突然“投下一颗重磅”,声称尽管已经分析了150多年,但世界上还没有人真正弄懂为什么自行车在行驶中不会倒下。估计世界上许多自行车骑手听到这个消息后会立刻下车,并不可思议地盯着他们的自行车——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竟然是一件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不过准确地来说,科学家不知道的是,能使自行车保持稳定的最简单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自行车的研制,主要依靠的是不断试验,使自行车在行驶中更不易倒下。但是要想解释背后的原理就比较麻烦了。研究人员开始发现,要想解释自行车是如何工作的,数学上需要大约25个变量,例如自行车的前叉相对于路面的角度,质量的分布以及车轮的大小等等。
之后,研究人员把自行车保持稳定的条件变量简化为两个:一个叫“迹”的大小,指的是前轮触地的位置到前叉延长线与地面相交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另一个则是可以保持旋转的车轮直立的陀螺恢复力(一种令旋转物体恢复平衡的力,陀螺最为典型,故以陀螺命名)。
不过在2011年,那个国际研究小组不仅对这个理论重新分析了一遍,而且还把一辆自行车中的“迹”和陀螺恢复力弄歪,使得它在理论上无法保持稳定。但结果令人大感意外,这辆自行车在行驶中仍可以稳定地前行。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在2014年,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明出了一种无论怎么倾斜也不会倒下的车子。他们的发明看起来像是自行车与三轮车的合体,而外侧的两个车轮由一个弹簧来调节。如果弹簧完全松开,它跟普通自行车没什么区别,骑手可以通过倾斜和扭转车把来操控。如果弹簧完全绷紧,它就成了一辆三轮车,骑手只能通过扭转车把来操控。而当弹簧处在某个中间的临界点时,这辆车不管怎么倾斜也都倒不了,而且倾斜也不会影响车子的运动情况。另外,骑手试图扭转车把来转向时,却只会造成车子发生倾斜。结果是完全无法操控这辆车子,它只能沿着直线行驶。研究人员希望借此研究出骑手究竟是如何操控自行车并保存稳定的,并能研制出更易操控的自行车。
但这仍是一场艰难的研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要想理解自行车为什么不倒,不只是要考虑力学问题,也许还要考虑脑科学。人类能用很复杂的但却很直观的方式使得自行车保持稳定。例如在非常低的速度下,我们很容易就意识到,扭转车把没多大用处,相反我们会通过膝盖运动来操控自行车。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没人知道。自行车的谜团将会继续困扰我们。
玻璃是什么?
如果你去欧洲参观那些古老的大教堂的话,导游们常常会向你兜售这种观点:玻璃其实是液体,会慢慢地往下流,所以这些古老教堂上的玻璃都是上薄下厚的。
但这个观点是错的。玻璃并不是一种流动很缓慢的液体。研究表明,即使经过十几亿年,一块玻璃里也只不过是几个原子会发生移动。那么上薄下厚是怎么回事?事实上,中世纪的玻璃制造工艺还比较粗糙,没办法制造出厚度均匀的玻璃,于是工匠们会把玻璃厚的一边放在底部。
所以,玻璃就是固体了?对,但它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固体。玻璃是一种无定形固体,或者叫做非晶态固体,因为它的微观结构不像晶体固体(例如金属、食盐和冰)那样是有规则的晶格排列,而是一种类似液体那样的不规则排列。另外,很多高分子化合物如聚苯乙烯等也是无定形固体。
但是,科学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玻璃的一切。例如,玻璃从液体转变为无定形固体的过程仍然令人摸不着头脑。
大多数材料从液体变为固体时,内部的分子会立刻进行重新排列。也就是说,处在液体时,分子可以自由地走动,然后在某个时刻分子会突然发现自己被困住了,于是一种有规则的晶格排列就形成了。
但是从炽热的液体转变为透明的固体的过程中,玻璃分子的运动状态并不是突然发生改变的,而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放缓的,最终形成的无定形固体仍具有类似液体那种不规则的排列,但却具有固体那种坚固的性质。换句话说,在玻璃中,我们遇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类似液体那种不规则的排列被神奇地固定了下来。
但它究竟是怎么被固定下来的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理论来解释。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与能量有关。根据热力学定律,每一个分子集合总是趋向构成一种所含能量最低的排列。但在玻璃中,不同的分子集合却会构成不同的排列,最终会形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不规则排列。
尽管这种解释听起来不错,但是玻璃会形成不规则的排列,真的是因为这是一种能量最低的排列吗?一些科学家猜测,也许这是一种混乱程度最大的排列,因为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总是趋向于达到最大(即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也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尽管这个反而很难解释晶体固体中有规则的晶格排列是如何形成的。
而另一些科学家却认为,玻璃所形成的结构,也许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晶体。而且有一个证据能证明这个观点,那就是玻璃内有不断重复的几何结构。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玻璃可以真正称得上“晶”莹剔透。
但不管怎样,玻璃为什么是这样的,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解释。
冰为什么很滑?
花样滑冰选手可以在冰面上滑出优美的舞姿,但这里有一个很令科学家困惑的事情——冰为什么很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即使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科学家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通常的解释是,冰之所以有很低的摩擦系数,是因为鞋与冰面之间有一层薄薄的水,这层水起到了润滑作用。因此,滑冰选手可以穿着滑冰鞋在冰面上自由地滑动,但是在木质地板上却无法滑动。
事实上早在1850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就注意到了这层水。他曾向来自伦敦学会的听众们解释,挤压两块冰,两块冰之间的水层会迅速冻结,这样两块冰就冻在一起了。在很多年里,大家都认为冰面的这层水是因压力导致的,因为压力能使冰的熔点下降,促使冰发生融化。
但是,科学家经过计算后发现,即使一个体重超标的人只用一只滑冰鞋站在冰面,产生的压力也不足以明显改变冰的熔点,所以这种解释行不通。相反,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应该是摩擦生热。当冰刀在冰面上运动时,产生的热量足以融化冰面。
你可能认为事情就是这样了。但是你可能会想起,即使你穿着滑冰鞋站着不动,你也可能滑倒,这说明摩擦并不是真正的原因。1996年,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当温度在-22℃以上时,冰的表面上始终有薄薄的一层永远不会凝固的水。所以说,并不是因为压力或者摩擦力产生的这层水,而是冰本身固有的性质。
不过,一位来自新加坡的研究人员认为,冰上的那层水并不是真正的液态水。他把这一层称为“超固体皮肤”,并认为,冰表面上的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被拉长了,但是与液态水不同的是,每一个化学键都没有断裂。而且,这种拉长的化学键会最终在表层与接触物之间产生一种静电斥力。这种静电斥力,类似于托起磁悬浮列车中的电磁力或托起气垫船的空气那样,能托起接触物,并大幅度地减少摩擦阻力。
尽管这位研究人员认为他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其他的研究人员对此并不信服。在2013年,一位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第一次直接观测了这一层结构,并认为这层应该是“准液体”,是冰融化为水时的一种中间状态。
那么,冰的表面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看来,这个问题暂时还得不到解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